2014年上半年,处于调整期的中国房价“降声一片”,楼市悲观情绪一度发酵。已有25年发展历程,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房地产行业市场大幅波动,风向不定,“中国房地产会不会崩盘”、“中国经济是否会被房地产拖垮”、“房价会不会降”、“有多少开发商会在这次严冬中死掉”等一连串问题接踵而至,三四线城市尤其呈现“高危态势”。在多种推测和议论莫衷一是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一剂“救市良方”。尽管目前房价下降趋势业已形成,但结合新型城镇化来看,房地产业的拐点还没有到,搭乘新型城镇化列车,房企还有很多机会。 从城市整体功能的高度确立项目定位 进入细分时代的房地产业在地域和产品模式上,较之过去几年截然不同,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全体崩盘论”显然是个伪命题,对于产品模式和产品功能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开发商不仅要造“城”,更要造“市”!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房企要认识到:深刻的改变正在发生。如今人们对于城市的品质、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房地产开发企业都要把正在运作中的项目放在整个城市中来看,从城市整体功能的高度确立项目的定位,特别是产业功能尚不齐全,产业特色不够明显的三四线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奖以GDP为核心,向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转变。在城市转型发展之时,房地产企业也必须转型升级,深入了解城市规划和社会需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这是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除了需要“城”,还需要“市”。开发商如果只注重前期的造成,而无法促进“市”的形成,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 “产业集聚区”成为新区开发重要抓手 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引导约“1亿人”就近城镇化。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近年来,湖南、江西、安徽、河北、陕西等中西部省份把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引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前来集聚,其次在本地已有产业基础上延链条、装龙头,双管齐下进而形成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的能力,促进了农村转移人口就近从业。 与此同时产业聚集区的扩散效应和引擎效应,能够有效促进产城融合和人口的市民化。围绕产业聚集区合理规划功能定位,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建设产业建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让“工作人”顺利的转变成为“生活人”,彻底摆脱以往见“城”不见“市”的弊端。 规避风险,房企向产业聚集区靠拢 在房价下行的趋势下,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房企的生存局面和投资形式都非常严峻,而产业聚集区凭借优越的产业集群与人口集群优势,或将成为房企度过“严冬”的“温床”。 以湘潭九华经开区为例目前,园区已开发建成面积30多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41家,已投产企业144家,其中有美国塔奥、韩国三星、中国五矿、日本美达王、吉利控股集团、中冶京诚、富力地产、红星美凯龙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2012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10亿元,工业总产值406亿元,财税收入18.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且增长后劲十足,产业聚集区的优势逐渐凸显。可以预见,以九华经开区核心湘水西湖城为首的优质地块都将凭借九华雄厚产业实力成为众多房企抢滩登陆,顺利搭乘新型城镇化“快车”的必争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