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热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开启左侧

关注中国的摄影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15: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久以来,国内的摄影评论在艺术评论界始终“羞羞答答”、(如需论文服务,请联系:艺术类代写论文www.dxlwwang.com或可咨询qq:1052008018)“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似乎难于过多地涉及摄影理论和摄影评论。艺术评论的繁荣似乎在这里进入了中立区,众大师们都在外围的战场上舞弄着各自的“长枪短炮”。那么,摄影评论是否到了应该重视的时候了,谁又来关注当今的中国摄影评论呢?
  中国的摄影评论有了自己的体系吗

  有学者认为,国内“真正的摄影评论未成气候”。“我们现在看到的‘摄影评论’,或者是借用了其它领域如哲学观念或美术理论的研究方式,生搬硬套于摄影空间;或是根据政治需要和形势发展,贴上一些表面‘与时俱进’、实际上流于肤浅的概念化标签——很少能有在摄影本体意义上进行深入论证的摄影评论。”

  这种局面的造成,究其根源首先在于创作的“原动力”。从整体上看,摄影的参与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摄影器材的普及,正以一种“膨胀”的迅速在增长,但是摄影知识、摄影技术的掌握程度与这种增长率似乎存在着反比关系。尤其是初学者,被“清晰”、“真实”、“漂亮”等词汇的文字概念所迷惑着,其作品只能停留于表象,缺少艺术表现的实质和内涵。面对这些众多的“低品质”作品,评论人也自然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由此产生的“摄影评论”恐怕大多是属于随感式、教本式、文学式的,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摄影评论。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是不可能促进或者完善现有的摄影评论体系的。

  建立严谨的摄影评论体系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也有着相互的关联。绝对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不可能存在的,绝对独立的艺术评论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广义的摄影评论,可以涉及抽象化、理论化、技能化的研究;狭义的摄影评论,可以针对摄影者和具体的摄影作品进行评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摄影评论,都需要有充实的理论框架做基础,才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评论体系,这也是摄影评论存在的必要条件。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表现上有着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那么摄影评论同样也会存在多种相关艺术评论的融合与借鉴,这是必然的。但是这种融合与借鉴绝非生搬硬套。

  从上述两点的实质来讲,中国的摄影评论缺少群众基础是存在的,摄影评论体系的不完善、不规范、不严谨也是存在的。

  摄影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公理是公众认可的,但针对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摄影艺术,人们又回到了“理论大于实践”还是“实践大于理论”的讨论中。并不是公众认可的公理在摄影艺术这个特定的区域产生了偏离,是我们的摄影理论本身不成熟,加之摄影创作者总体水准不高,从而导致了摄影理论与摄影艺术创作的发展长期脱节。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实践得不到理论的支持同样一个恶性循环。

  有学者讲:“从某种程度说,理论的苍白正好映衬出创作的丰盛。如果能以理论的尴尬换取创作的奔放自由,我定会弃灰色的理论而取常青的创作生命之树。”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无疑验证了目前摄影理论自身的不成熟。

  摄影评论的不尽人意,其要害之一就是对摄影作品较少提出令受众感到启发的客观性评论。客观性的评论是需要摄影理论做基础的,有不成熟、不完善的摄影理论存在自然不能促进摄影水准的总体提高,自然不能促进规范的、严谨的摄影评论体系建立。

  摄影评论评论什么

  摄影评论应该具有相对的理论权威性,不能作为摄影作品的附属品或者“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就是说,摄影评论要与摄影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从评论观念上超脱创作理念。以时下流行的“观念摄影”为例:

  对于“观念”的表现,有人比喻是“用具象解释抽象”,尽管片面,但也触及到了如何表现“观念”的实质。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就摄影而言,“观念”的表现或许更难一些。难度在于,作品表现太趋于具象,具象之下可否有“抽象”?难度更在于,通过摄影的方式实现抽象与具象的转化过程中,摄影创作者的创作理念是要凌驾于表现观念之上的。那么评论家的评论观念则是要于超脱创作者的创作理念。

  那么摄影评论应该评论什么?处于国内“真正的摄影评论未成气候”之时,只能在这里总结一些学者的观点,为摄影评论家们抛砖引玉:

  摄影理论批评应大致分几个层次:一是纯理论的(或称之诗学的)研究;二是理论批评(或叫学术性批评),是以严谨的学理为依据,针对具体论题或文本的批评;三是图像文本分析;四是一般性评论文章。以上几类虽层面不同,但都应以一定的学养为积淀。(藏策——某出版社学术选题策划编辑。系列论文《摄影 批评 文化研究》引发了国内摄影界和学术界广泛讨论。)

  “摄影评论”不只是“对摄影的评论”,不是摄影创作的“后继”行为,它与摄影创作同时存在,且其本身就是创作,就是艺术。法无定法,所思所悟,皆可成论。本人在《构建摄影理论平台策划设想》一文中提出,摄影理论的四大模块包括基础理论、摄影评论、文化历史和应用策划。(虞若飞——摄影理论研究者)

  摄影作品评论应包括:一是作品的哲学思想、社会学意义;二是作品的内涵和寓意;三是作品画面分析(画面所营造的氛围、寓意,所表达的被摄者和拍摄者的情感);四是必要的创作思路和经过;五是必要的技术指标。(谢白——南京大学教师,1994年弃医学而从事摄影教学)

  谁来关注摄影评论

  再引学者的那句话:“如果能以理论的尴尬换取创作的奔放自由,我定会弃灰色的理论而取常青的创作生命之树。”摄影创作者需要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和端正的创作理念,这是优秀摄影作品产生的前提。

  长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摄影大赛、摄影评选太多地掺杂了商业行为和主观意识行为,摄影创作者的参与不自觉地助长了这场名利的追逐,也驱使初学者误以此为追求目标。摄影大赛和摄影评选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盲目追求商业化、流于形式化的摄影大赛和评选却是在扼杀创作者的创作空间、玷污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基于此的“摄影评论”也不过是逢场作戏,又能给摄影创作者带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呢?这是社会公德问题。“常青的创作生命之树”绝不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谁来关注摄影评论?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摄影创作者,以积极的、端正的态度来创作,才会有值得评论家评论的优秀作品;评论家不被单纯的经济利益驱使,以科学的、公正的、严谨的、负责的态度来评论,才能建立起规范的摄影评论体系和良好的摄影评论秩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古城热线论坛 ( 宁ICP备12000722号 )

GMT+8, 2025-1-14 20:51 , Processed in 0.0443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