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热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开启左侧

兴平远古时期-1989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8 17: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石器时代(约6000~7000年前)
  据考古发掘证明,兴平境内段家、塔耳寺、仪空、仄棱堡、南安谷、窑头、黄山宫等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属仰韶文化半坡型。说明远在六七千年前,本县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夏、商、周(前13世纪~前249年)
  武丁时期(前13世纪)
  犬戎部族聚居本地——称犬丘。后被商武丁的征西大军总统帅、商王子裒(音卓仆)征服。裒率军在岐京地(岐地即今彬县、旬邑、长武、岐山县)垦荒种田,强制被征服的犬戎族人到京地垦荒,犬戎族人成为商朝西土开发的主力。
  武乙、太丁时期(前12世纪)
  古公亶父(周太王)率族众,扶老携幼,逾梁山,涉三水(杜、沮、漆水)避过畎(音犬)夷,居周原(今岐山县),另建新都“岐邑”,定国号为“周”。引水灌田,发展农桑,养蚕织绸,造舟为梁,涉过渭水,扩大活动范围,向东发展至犬丘北及其以东地区。
  周昭王时期(前10世纪)
  穆王发兵攻犬戎,俘其五王,把犬戎从犬丘驱逐到今犬丘西北部和今甘肃东部地区。
  周灭商后,徙商朝部分贵族于本境。商汤子孙为思念故土,建立“汤台”(今冉庄乡汤台村)拜望故土。
  周懿王二年(前908)
  懿王由镐京(长安)迁都犬丘,重整朝纲,严令益公牧,要求按先王律令办事,明察确断,以律量刑。同年九月,西戎经境内侵扰镐京,被周军击败。
  周历王十四年(前842)
  周历王无道,诸侯叛之,西戎(羌族)反王室,攻占犬丘。
  周宣王六年(前822)
  从宣王二年连续五年大旱,境内饥馑严重,民死大半,“靡有孑遗”。
  宣王命秦仲诛西戎,兵败,西戎杀秦仲。前821年宣王召秦仲子——秦庄公兄弟5人,与兵七千,使伐西戎,破之,复犬丘地,庄公居犬丘。因地久废于戎,改称废丘。
  周幽王二年(前780)
  镐京地大震,三川(泾、渭、洛)竭,岐山崩。
  幽王六年(前776)
  西羌围废丘,秦世父率兵出击,被西羌所掳。秦襄公撤离废丘徙都汧邑(今陇县西)。次年西羌归还秦世父。
  周平王元年(前770)
  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秦襄公率兵护驾有功,封秦为诸侯国,周以岐地赐秦。废丘属先秦。
  秦宁公二年(前714)
  秦军大举东进,击荡社(今兴平、三原等地),次年社灭,3年后秦统一关中。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
  在商鞅的安排下,秦国自栎阳迁都咸阳,整顿小乡、邑,聚集为县,秦境共设41县。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下设里。
  秦孝公十三年(前349)
  秦国开始在各县实行定额俸禄官吏制度,废除旧卿禄制,论功封爵。明令规定不论贵族与贫民,有功授爵,有能任职,无功无能者即使宗室成员也不授爵位和任命官职。
  秦(前221~前207)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定都咸阳,完善郡、县制。全国分36郡,咸阳为内史(郡),辖废丘县(今兴平县)。
  西汉(前206~8)
  汉高祖二年(前205)
  三月,项羽大封诸侯王,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阜寨乡南佐村)。
  九月,汉王拜韩信为大将,还定关中,围章邯于废丘,樊哙于城西筑台观城。次年汉王引水灌废丘,雍军降,章邯自杀。
  高祖三年(前204)
  刘邦定三秦地,将废丘改为槐里县。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
  析槐里县之茂乡,开始修建茂陵。
  元光元年(前134)
  修建成国渠,从眉县引渭水,穿漆水至槐里入蒙笼渠。
  后元二年(前87)
  武帝死,葬茂陵。茂陵营建53年,高46.5米,设陵邑,植树木花草,派5000余人看守。
  宣帝元年(前73)
  茂陵建茂陵县,县治设今窦马村附近。迁徙天下富豪6万余户,最多时达27.7万余人。
  元帝永光四年(前40)
  元帝下诏将原朝廷直辖的诸陵县分属三辅,今后不再给帝陵设置县邑和迁徙郡国民众。
  成帝元延元年(前12)
  前槐里令朱云,请帝斩侫臣张禹,帝怒,命斩云。云攀折殿槛呼日:“臣得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因左将军辛庆忌苦谏得免。
  王莽居摄二年(7)
  东郡太守翟义举兵诛莽,槐里赵朋、霍鸿起兵应之,茂陵以西23县响应,聚众10余万,烧官寺,杀右辅都尉及县(今武功)令。次年王莽派兵击败。
  王莽始建国元年(9)
  改槐里县为槐治县、茂陵县为宣城县。
  东汉(25~220)
  建武元年(25)
  恢复槐里、茂陵县。
  建武二年(26)
  赤眉军退走长安,西行时挖掘了西汉诸帝陵(内有茂陵),取其宝物。凡有玉匣殓者,尸体未腐。
  建武二十年(44)
  匈奴攻扰上党、天水、扶风,扶风茂陵人马援自请击匈奴。二十四年(48)又自请击武陵(今湖南常德、沅江一带)“蛮”,次年兵进壶头(今桃源与沅陵之间沅江南岸山地)中疫病死。
  灵帝中平四年(187)
  茂陵人马腾起兵与韩遂联合,割据凉州。曹操征调马腾入朝,任卫尉。
  献帝初平元年(190)
  董卓遣吕布发掘西汉诸帝陵,取其珍宝,茂陵亦被发掘。
  槐里侯皇甫嵩率兵屯扶风(今兴平东南)。长史梁衍劝嵩讨董卓,嵩不讨卓,后被卓诏为城门校尉。
  初平三年(192)
  马腾等袭长安未成,退屯槐里,封槐里侯。后被董卓旧部樊稠击败,退走凉州。
  兴平元年(194)
  马腾、韩遂与李催、樊稠战于槐里,兵败,向西撤退。樊稠在陈仓(今宝鸡)追上韩遂,韩与樊骈马交臂,笑语良久,后樊稠退兵。后人对韩遂以此法退兵,谓之曰:“接马交臂”。
  六月,“右扶风大风发屋拔木,大雨夹雹,雹如斗。”
  三国(220~265)
  魏黄初元年(220)
  右扶风治所新移槐里县城。将平陵与茂陵合改为始平县,治所迁平陵(今咸阳北)。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
  司马懿主持扩建成国渠,引汧水从陈仓至槐里,灌溉田地数以千顷。
  据旧县志载:“成国渠在县北一里,东流经茂陵前。《水经注》:魏尚书卫臻征蜀时所开。上承汧水,东经眉、武功、槐里又经茂陵南。”
  青龙三年(235)
  扶风(今兴平)人,魏博士马钧(字德衡),作司南车(即指南车,利用齿轮转动的作用,使车上木人所指的方向不变),又制翻车(水车),并改进诸葛亮所造的连弩。
  西晋(265~315)
  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原设在本县的扶风郡,分扶风、始平两郡。扶风郡迁往泾阳(今泾阳县),始平郡设槐里。辖槐里、始平、鄠(户)县、武功、蒯(今户县境内)5县。
  咸宁三年(277)
  九月,始平郡大水。
  惠帝永宁元年(301)
  夏侯奭自称侍御史,在始平合众数千人起兵,攻赵王司马伦,失败被擒,被斩首长安。
  愍帝建兴元年(313)
  匈奴贵族刘曜进攻始平郡,太守麴允在黄白城抗拒,双方激战,麹允败。刘曜掳万余百姓和财物。“人皆流散,道路断绝,千里无烟”,始平人多逃往襄阳、汉中一带。
  东晋(十六国)(317~420)
  前秦永兴元年(357)
  前秦苻坚称帝,改元永兴。始平县由咸阳西北迁到茂陵故城(今窦马村)。
  是岁陨石落于槐里(今县文化馆留有陨石一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初元年(386)
  扶风王驎有众数千,堡据马嵬。姚苌派兵攻王驎,王败逃汉中。姚苌于长安称帝,改元建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
  后秦皇初元年(394)
  夏,前秦主苻登自陆陌攻废桥(今兴平境),后秦始平太守姚祥在马嵬堡抵御。姚兴遣尹纬率兵援姚祥,攻杀苻登,前秦亡。姚兴于槐里设都即位,改元皇初。
  南北朝(420~589)
  北魏正光六年(525)
  羌人莫折天生率秦军进屯黑水反魏,魏行台肖宝寅和西道都督崔延伯率兵集结马嵬。进破莫折天生,以少胜多,斩俘秦兵10余万人。
  永安元年(528)
  始平县治由茂陵迁于固显村(今县北)。
  西魏恭帝二年(555)
  始平县治又由固显村迁移今兴平东北25里处的礼泉县境内。
  北周明帝元年(557)
  撤销槐里县,并入始平县。县治又由东北25里之礼泉境迁至今县城,并把扶风郡治所由好畤迁来本县。
  静帝大象元年(579)
  始平县治由县城迁往东南10里之文学城(今北马、王家一带)。
  隋(581~618)
  文帝开皇二年(582)
  隋尚书李询和太仆元晖,在武功开普集(济)渠,经县境60里,灌田70余顷,东流入咸阳境(今废)。
  开皇三年(583)
  撤销扶风郡,始平县改隶京兆郡。
  开皇十四年(594)
  关中地震,旱灾极为严重,民大饥。文帝不肯就地赈济,率民东迁洛阳觅食,本县人口大减。
  炀帝大业九年(613)
  始平县治所由文学城迁到今县城。
  隋在京畿(包括本县)抽调10万壮丁修筑大兴城墙。
  大业十三年(617)
  李世民进军关中,占领渭北,与民约法12条,除隋苛法。九月,李渊女平阳公主(李三娘)起兵司竹(今周至一带),军纪严明,公主在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募兵,远近参加者甚多,得兵7万,号日“娘子军”。与李世民会眉后合兵围攻长安。
  唐(618~907)
  高祖武德元年(618)
  改隋京兆郡为雍州,始平属雍州。
  武德三年(620)
  在武功、好畤、周至置稷州。分始平县西部(今马嵬以西)和武功东部置扶风县,治所设在今武功长宁镇(人称东扶风),属稷州辖。
  太宗贞观元年(627)
  撤销扶风县,地归始平。撤销稷州,归隶雍州。当年唐大力整修关中被毁的水利渠道,令“役九州夫匠,始就其功”,始平成国渠得以修复。
  贞观四年(630)
  关中连续四年遭旱、风、蝗等灾害,太宗亲自出驾巡察京畿灾情,饬令降咸阳、始平、武功等县死罪以下囚犯刑,并令免当年租赋。是年农业得以发展。
  贞观十一年(637)
  雍州灾荒严重,免除始平、武功、好畤、礼泉等县当年租税。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
  七月,复置稷州,始平复隶稷州。
  大足元年(701)
  四月,废稷州复雍州,始平复归雍州。
  唐置“兴平军”于雍州始平县。
  中宗景龙二年(708)
  二月,中宗李显以雍王李守礼之养女封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王赞普和蕃,亲送至始平县马嵬,于百顷泊畔设殿帐饯别。改始平为金城县,县治移马嵬。改当地为凤池乡怆别里,并免百姓一年租赋。
  肃宗至德元年(756)
  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逼进长安。玄宗与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及贵妃姐妹、皇子皇孙仓惶出逃——奔蜀。夜半行至马嵬坡,随行将士怒杀杨国忠和韩国、秦国夫人,逼帝缢杀杨贵妃于马嵬。
  太子李亨在马嵬坡与玄宗分途,从奉天(今乾县)北上至灵武(今宁夏境)登皇位,称肃宗。
  至德二年(757)
  十月,“兴平军”驻金城县,因平安史之乱有功,改金城县为兴平县。县治由马嵬迁回今县城。
  德宗兴元元年(784)
  秋,“大蝗,庄稼食尽,本县百姓捕蝗为食”。
  宪宗元和十五年(820)
  吐蕃侵扰兴平、好畤、奉天等地,神策军抵御,吐蕃退。
  文宗太和六年(832)
  兴平人上官兴乘醉杀人潜逃,官府捕其父为质,上官兴自首投案。文宗以其孝,特令免于死罪。
  僖宗广明元年(880)
  黄巢进长安称帝,国号大齐。部将王璠军占领咸阳、兴平等地,进攻奉天。
  中和元年(881)
  六月,四川黄头军使李铤等与黄巢义军战于兴平。李部邠(彬)宁节度副使朱玫屯兴平,黄巢将王璠率部围兴平攻玫,玫败退屯奉天及龙尾坡。
  十月,凤翔行军司马李昌言,逼走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屯兵兴平。
  中和二年(882)
  四月,唐诸军进逼长安,京西、渭北、兴平、渭桥、武功均有兵营。黄巢义军再攻兴平,兴平唐军退屯奉天。
  昭宗景福二年(893)
  3万禁军出镇兴平,邠宁军、凤翔军合兵6万相拒,禁军不战而溃。李茂贞兵乘胜占领咸阳、三桥。从此李茂贞据有凤翔、兴元、洋、陇、秦等十五州,势力大振。
  乾宁三年(896)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率兵攻京师,诸亲王领禁军与其激战于兴平西娄馆,禁军败回,昭宗奔华州。
  天复二年(902)
  朱全忠(即朱温)军与凤翔军李茂贞部大战于兴平、武功间,凤翔军败。
  天佑元年(904)
  四川王建派兵前来救驾昭宗,兵进兴平被朱全忠打败。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开平元年(907)
  朱温称帝改国号梁,为后梁太祖。兴平县属大安府所辖。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属京兆府。
  后唐天成元年(926)
  后唐魏王继岌率伐蜀的精兵2万,行至兴平时,闻后唐国都洛阳内乱,便率兵自兴平到武功屯兵。
  宋(960~1278)
  太宗至道二年(996)
  关中大地震,昼夜12震,本境房屋多被震坏。
  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
  “不雨,渭水干竭,五谷焦枯,兴平饥民离散。”
  元(1206~1368)
  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
  “飞蝗蔽天,人不能行走,民大饥。”
  明(1368~1644)
  太祖洪武二年(1369)
  明改元奉元路为西安府,辖兴平县。
  洪武三年(1370)
  本县建立县学(后改为儒学、学宫),两年为一届,每届收文生员15名、武生员13名,廪生、增生各20名。
  成祖永乐十年(1412)
  县境大量种植棉花,通过官方和私商大批销往外地,百姓收入增加。
  宪宗成化元年(1465)
  地震,县南塔崩。
  成化九年(1473)
  冬,寒冷异常,渭水冰厚5尺,行人车马行冰上。冰层间夹杂沙,有青、红、黄、黑色。
  世宗嘉靖四年(1525)
  兴平、咸阳、礼泉等地民众,在樊申、杨朴、张和等率领下,聚众十数万人起义,反对明王朝统治,控制了马嵬、南上宫、薛录镇一带。因孤军奋战,遭残酷屠杀。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二月十二日,华州大地震,烈度11度。兴平县署、民房倾荡,文庙被毁。
  嘉靖四十三年(1564)
  兴平知县章评(字斗阳),四川遂宁人,修纂第一部《兴平县志》一卷(已失传)。
  穆宗隆庆年间(约1567)
  有《兴平续志》一卷,编纂者不详,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思宗崇祯五年(1632)
  十二月,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由晋(山西)、冀(河北)分路进军汉中,屯驻兴平等地,连营20余处,北到邠州(今彬县),南至周至,东至长安、咸阳,西到宝鸡,秦中皆聚义军。
  崇祯七年(1634)
  正月,陕西总督洪承畴领总兵曹文诏等,先后围剿起义军,义军伤亡甚重,分别迫退兴平、商洛等地。李自成、张献忠率主力屯于周、户。四月,四川义军二三千名,入西乡分别归汉中、兴平等地义军。
  崇祯八年(1635)
  四~五月,洪承畴率部将曹文诏、张全昌、贺人龙、刘成功由灵宝、阌乡、咸阳、子午谷等地向义军驻地商洛、兴平、眉县、汉中诸点全面围剿,义军再次退守兴平及终南山一带。
  清(1644~1911)
  世祖顺治元年(1644)至二年(1645)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余部贺琛率义军,多次围攻兴平县城。县丞王志道、唐凤穆纠众堵御,唐凤穆被杀。数日,义军退走。
  顺治十六年(1659)
  知县徐开熙(字禾水),浙江嘉兴人,修纂《兴平县志》8卷。
  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
  县境有社学5所。
  康熙三十年(1691)
  兴平大旱,“大灭麦禾,人兽相食,殣殍载道”。
  康熙三十五年(1696)
  渭水溢,崩陷县境居民160户,民田110顷(合计11000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三十八年(1699)
  知县张宏图于学廨东南(今槐巷小学内)创建槐花书院。
  世宗雍正五年(1727)
  清廷令陕、甘两省将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高宗乾隆元年(1736)
  知县胡蛟龄(字霖九),泾阳人,修纂《兴平县志》8卷。
  五月二十八、九日,大雨。三十日,渭河泛滥,县西南乡胡浃桥、清化坊等处被灌淹。七八月秋雨连绵,渭河继发,一片汪洋,冲崩民田无数。
  乾隆二年(1737)
  陕西巡抚下令各州县凿井灌田,兴平上报凿井4590口。
  乾隆十三年(1748)
  秋,无雨,“早禾枯,晚禾萎,收成不过二、三、四分。”
  乾隆年间(约1750)
  农学家杨屾(音申)(字双山),在桑家镇西(今桑镇初中分校)创建“养素园”讲学处。
  乾隆四十一年(1776)
  知县顾声雷将槐花书院更名为槐里书院。
  乾隆四十二年(1777)
  知县顾声雷(字震苍),江苏元和县人和舍人张埙纂修《兴平县志》25卷。
  乾隆五十年(1785)
  本县桑家镇著名农学家杨屾死,享年98岁。生前著《豳风广义》4卷、《知本提纲》10卷、《经国王政纲目》8卷,总结了17~18世纪本地区农、林、牧业生产经验。
  乾隆六十年(1795)
  七月,大雨,平地水深丈余,定周镇一带被淹,商业衰。
  宣宗道光六年(1826)
  本县张明远在县城首设“同春堂”中药铺。
  道光九年(1829)
  本县康如德在县城西大街开设“明远堂”眼药铺。所制的“八宝推云膏”眼药(杏核凉眼药),飏名西北各地。
  道光二十三年(1843)
  县有义学10所。
  道光二十七年(1847)
  七月二十六日,户部议准兴平、周至、武功三县开垦马场地65.04顷,照例升科纳赋税。
  文宗咸丰八年(1858)
  知县王弼,不按章程征厘金,纵容门丁、差役借端勒索,加倍征收,掠夺商民,被革职查办。
  穆宗同治元年(1862)
  五月,“旱,渭水涸,可徒步。”
  六月,本县北吴、板桥回民村的回民响应华州回民起义,被清团练镇压,死200余人。
  十二月,太平军兰二顺部从周至过渭河经龙过村等地,攻兴平县城,在回民义军配合下,占领东关和西关。当日大雾,咫尺莫辨,城上守军用火炮轰击,城未攻克,义军撤马嵬,转战乾州。
  这年,全县有16700户,计105342余人。
  同治六年(1867)
  二月,西埝军在西安全歼陕西巡抚刘容部30营。三月部分兵力沿渭水南岸西进,在眉县渡渭河,进入兴平、礼泉、咸阳、乾州等回民起义军地区活动。后在清政府重兵围剿下,撤出,分别进入陇东和陕北。
  同治十三年(1874)
  知县王权(字心如),甘肃伏羌人和本县举人张垌修纂《兴平士女续志》3卷。
  这年,亢家村张谭在县西街开设“育春堂”眼药铺。
  德宗光绪三年(1877)
  兴平大饥,道馑相望,人、儿相食。南山之石,岁久成灰,形似面粉,饥民强负归,号日“神面”,和榆树皮制饼日“神饼”,食之多死。
  三月,胡凤丹纂修《马嵬志》6卷。
  光绪八年(1882)
  七月二十五六日,大雨,河水暴涨,冲没渭河南北王家滩等处庄田。
  西南乡址坊头等村一带遭雹灾,伤夏禾247.41顷(合24,741亩)。
  光绪十九年(1893)
  本县国子监学正贡生张元际在家乡庄头村创办“爱日堂”学堂,抗日战争爆发后(恐有误)更名为“宏仁书院”。
  光绪二十一年(1895)
  陈良村符运良为民请命,挺身而出,进县衙、省府控告贪官,被官府捕押2年,殉难狱中。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张元际在桑镇杨屾祠内办“明经学堂”一处。
  这年江南义绅唐桐卿等来陕赈济,用余款在本县建“义生善堂”一所,开始收养孤儿。光绪三十年(1904)
  三月二十五日,马嵬刘坎坎、刘三率乡民200余人,冲入县城进行抗捐斗争。
  十月一日,在县东大街始设邮政代办所。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兴平县学堂经费处在县署东侧成立,管理全县180所小学堂教育基金。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四月十七日,桑园村举人刘锡纯带领千余人“缴农”,反抗官府粮税银子倍增和盐价飞涨,冲进县城盐局到县衙打官吏,知县杨宜瀚逃走,后被革职。
  这年,改旧考院为第一高等小学堂,改槐里书院为单级师范学校。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原上张家村一带降暴雨间冰雹,平地水深数尺,井满,冲塌房屋无数,部分地区雹灾较重。
  宣统元年(1909)
  知县张瑞玑同兴平籍革命党人张渊(字深如)、南南轩创办《兴平报》(称白话文报),南南轩任报社社长。《兴平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唤醒民众,揭露清政府腐败统治。
  同年,张渊等去上海、武汉考察时,给本县学堂购回新法织布机,招收工读学生习织布。又创办“复彬桑园”,发展蚕桑,很有成效。
  宣统二年(1910)
  八月初,“大雨连绵,渭河泛滥,冲崩地亩、庄稼无数”。
  宣统三年(1911)
  九月一日(10月22日),本县张渊、南南轩、符瑞亭等人在西安参与响应武昌起义。六日(27),被任命为西路民团团长的西安实业学堂学生符瑞亭和穆仰文等8人,身着军装,荷刀背枪回到兴平。知县陈宏珂带官吏、役丁在县衙门前俯首跪迎,缴枪缴印。团长符瑞亭鸣枪宣告起义成功,组建200余人的“复汉军”,编为一营四哨,驻东街城隍庙,维持城乡社会秩序。
  中华民国(1912~1949)
  1912年(民国元年)
  3月初,袁世凯派兵20营“援陕”,进驻兴平、武功。口称北‘援’乾州,西‘援’凤翔,实则到处抢劫,暗勾结清军企图进犯西安,被革命军击溃一部分,其余均被赶出潼关。
  3月7日,兴平张晓山、蓝田牛梦周受张凤翙派遣,去礼泉对前陕甘总督升允劝降。8月,停战议和条约正式签字,议和告成,甘军退走。
  1913年(民国二年)
  废清朝府、州设置,设榆林、关中、汉中三道。本县改属关中道,县衙改县署,知县改知事。
  1914年(民国三年)
  袁世凯复帝制(称洪宪),同盟会员张子宜参加第二次革命反袁,不幸被捕,囚陆军监狱2年。
  1915年(民国四年)
  县署始设“三科”。一科主管民政、司法;二科主管财政、田赋税收;三科主管教育和建设。
  1916年(民国五年)
  2月2日,兴平籍同盟会员张渊、杜守信、南南轩、李桂森、张子宜、车子良、高子级、吉希文在西安秘密集会准备发动驱逐陆建章的武装起义。拟定先在兴平、礼泉、咸阳动手,不料被陆部保镖头目张怀芳告密,起义失败。15日,杜守信、南南轩、李桂森等数十人被捕,在西安遭枪杀。张渊被张怀芳在延长油矿诱捕,被杀害于甘泉县。
  此年,张元际在草堂寺建立“传经学堂”。
  7月24日,皖系军阀贾福堂部二旅进驻兴平,抢征粮草,枪杀无辜。在三姑村、苟家坡2处屠杀民众400余人。民称“贾福堂贼乱”。
  1917年(民国六年)
  5月,兴平、马嵬镇设邮政代办所,开办汇兑业务,店张驿设信柜。
  7月,县设立警察所。
  1918年(民国七年)
  11月23日,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在本县南仁堡被郭坚部的李栋才杀害。李取井首叛投军阀陈树藩。
  1919年(民国八年)
  9月,县邮政代办所升格为兴平邮局。
  1920年(民国九年)
  民国政府在基层政权设区公所5个,辖里。
  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六)傍晚,“大震,墙壁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甚多。”
  1921年(民国十年)
  夏,魏野畴从北平回兴平,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
  1922年(民国十一年)
  直系军阀阎治堂部20师进驻兴平,设防马嵬、桑镇一带,以防驻武功靖国军杨虎城部东进。
  4月22日拂晓,杨虎城部出兵攻马嵬阎治堂部,歼灭阎部2个营。
  知事李居义用赈济余款,令农会在郭空镇滩地建林场,购地200余亩,植柳2.4万余株,由建设部门管辖。
  8月,知事王廷圭等人集款成立了第一所夜学堂。
  1923年(民国十二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卸任知事王廷圭、在任知事李居义和本县张元际、徐怀璋、冯光裕纂修《重修兴平县志》8卷。
  7月,县劝学所设立。
  1924年(民国十三年)
  5月,卫定一的混一旅由凤翔移驻兴平。同时设支应局,横征暴敛,民众负担加重。
  县设天足总会,各乡(镇)设分会。提倡中年妇女放足,幼女实行天足。是年,放足妇女28472人,被罚者200人以上。
  年底,全县建有槐巷、郭公、赵村、西吴、南市高等小学5所。
  此年,劝学所改建为兴平县教育局(地址草场巷)。
  1925年(民国十四年)
  7月7日,由魏野畴主持,在三原召开了陕西省第一届学联代表大会,成立全省学生联合总会,张含辉当选主席。办《血泪》刊物,专门揭露北洋军阀代理人刘镇华部吴新田在陕罪行。
  中旬,卫定一部队一个排到西乡一带骚扰,被晁庄、羊圈、索寨村农民在冯大(名不详)的带领下,集中“硬肚”百余人,持梭标、大刀在史村与晁庄村间的水桥庙地区拦袭,打死排长,歼其一部获胜。
  29日,卫部增兵一个营,由营长沈仲斐带领实行血洗。冯大率“硬肚”成员冲出城门与其短兵相拼,因寡不抵众惨败,匪兵入村后烧毁民房数十间,残杀群众百余人,冯大遭害。这是兴平农民运动史上的一次大惨案,也是一次残酷的兵祸。
  此年,卫定一将旅扩编为师建制,独霸兴平军政大权,强占耕地,勒令民众拆除县城内公房,在北原修筑“新城”,无偿派夫打城墙,修营房,筑碉堡、炮台、挖暗道机关,兴平人民深受其害。
  淫雨连绵,河堤冲决,本县沿渭一带庄田被淹。
  1926年(民国十五年)
  10月,军阀刘镇华部围攻西安城,共产党员张含辉(宋村人)和王炳南(乾县人)等4人,以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西安前敌宣传队名义,由乾县经兴平、户县、咸阳、长安等地向西安进发,沿途宣传有关国民联军入陕驱刘活动。
  上旬,为击败刘镇华镇嵩军,解围西安城,吉鸿昌部由甘肃率国民联军第三路军抵达兴平。
  11月,由当时共产党员杨景辉负责,协助国民党成立兴平县党务筹备委员会,后在县单级师范学校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国共合作有5名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县党部。
  12月,中国共产党兴平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在县城北寺成立。曹碧轩任书记,杨景辉任副书记。
  这年,县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1927年(民国十六年)
  2月18日(正月十五),在县南门外召开兴平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参加农协会员1万余人,有4名共产党员当选为农协常委。后连续召开3次会议,决定了23条议案,并设立了“清算团”。
  5月,全县124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2万余人,有农民自卫团员800余人。
  同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兴平特支建立。
  10月,第二区(今桑镇一带)农协会出动自卫团员20余人,清算了恶绅杜丰昌的罪行,罚大洋100余元,收缴矛戈50支,铜号1把。
  10月21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合流后在陕西下清党令时,中共兴平支部领导李仁轩、雷士宏离开兴平,其余党员转入地下活动。
  30日,国民联军政治保卫部部长兼警卫师师长、中山军事学校校长中共高级军事领导人史可轩(马堪村人)被冯玉祥授意的田生春杀害于富平美原镇,时年37岁。
  11月,建设局在西大街保宁寺成立。
  12月,成立国民党兴平县党务整理委员会,由省党部派张卓亭等5人组成,负责清理登记审查党员。这是国民党“四·一二”清党在兴平的开始。
  1928年(民国十七年)
  本县大旱,井泉涸竭,渭水断源,夏收不及二成,秋田颗粒未收。部分地区遭冰雹。
  4月10日,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魏野畴领导阜阳起义失败后遇害,时年31岁。
  秋,在县潘村设立农棉试验场,置地22亩,后发展76亩。
  12月,中国国民党兴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设立。
  此年,“育春堂”四代张子芳祖传的兴平杏核凉眼药,获陕西省农工展览会二等奖,奖铜质奖章1枚、奖状一面。
  这年,兴平财政局成立。本县第一所女校——兴平县立女子小学在县城操场巷成立。
  1929年(民国十八年)
  12月,周至县特别支部书记陈云樵组织马滩堡(现归周至)农民暴动队伍,攻打周、户县城,失利后,退至本县仪空镇集结整编,成立总指挥部。在兴平、武功、礼泉一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本年特大旱灾,夏、秋无收。本县有灾民13万有余,占全县总人口的73.7%,饿死者有3万多,逃荒异乡者甚多。
  这年,退伍军医袁志诚在县城开设“博爱诊所”,是本县西医之始。
  1930年(民国十九年)
  3月,陈奇武部被甄寿珊收编为第七师,陈任师长,驻守兴平,兼兴平县长。
  11月,刘郁芬派1个师的兵力包围兴平县城,激战半月,陈奇武部伤亡很大,退败麟游山区。
  1931年(民国二十年)
  全县旱、蝗。据当时天津《大公报》、西安《民意日报》公布,兴平县弃耕土地为50%。
  4月,本县开始建立雨量站。
  这年,相继在县西大街设特税稽征所,北街设银行兑换所,并成立了县农会。
  1932年(民国三十一年)
  7月,霍乱(俗称虎烈拉)漫延全县,民众死亡甚重。据左庄村77岁的张奉璇追忆:“村人当时死亡达1/3以上,邻居张同武全家5口死绝,棺木售尽,全用草席卷掩埋。”当时关中西部有句歌谣“早死有人埋,迟死被狗吞”。
  12月,兴平县电话一分所设立,后改为十七路军军用电话管理处第十一分所。
  这年,县绅仿造新式织布机26架,成立改良妇女织机传习所。冬,县长温伟督同县绅创立大布改进委员会。广招农村妇女学习纺织技巧,改进全县乡村纺织手工业。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县长温伟倡议,聘请在陕西省通志馆任职的冯光裕等人,纂修《校订兴平县志》8卷。
  春,县公安局归并保卫团。
  12月,中共陕西省委组织了200多人的特工队,队长赵成壁,副队长杨嘉瑞、李鼎九,在兴平、礼泉、乾县等地建立据点,开展党的工作。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春,渭惠渠引水灌溉工程兴平境段开始勘测设计。
  10月21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由张学良、杨虎城陪同,到兴平游览茂陵和贵妃墓。
  冬,杜宗美(桑镇人)随红军长征,于广西兴安县界首镇战役光荣牺牲,时年34岁。这年,茂陵办事处(在茂陵小学)建立。胡际平负责管理文物石刻,修房两座,迁置霍去病墓石刻9件,名叫“石器房”。
  南汤台西堡信用合作社成立,是本县第一个合作组织。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3月,渭惠渠引渭灌溉第一期工程兴平境段全部动工兴建,12月15日竣工,开始放水,兴平从此受益。
  9月,开始架设电话线路。秋,兴平环境电话管理所建立。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5月20日,陇海铁路通车兴平。
  8月,成立兴平县司法处。
  10月,兴平县双山农工促进社成立。
  12月16日,“双十二”兵谏后,全县工、农、商、学、兵各界群众万人以上,在县东岳庙集会,拥护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八项”主张,会后举行了游行。
  17日,杨虎城部杨法震(共产党员)被调任三原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同县长常汉三(共产党员)与党组织紧密配合,支援红军。
  同月,红军南下,徐海东司令、程子华政委率红15军团,进驻兴平花王村等地,并接管城防。本县青年参加红军者甚多。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1月,在县城南建双山农场,有耕地300余亩。1949年解放后更名兴平县农场,现为良种示范繁殖农场。
  这年,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倡导修复唐杨贵妃墓。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7月,县政府在高店村建卫生所和戒烟所,分批调烟民服药戒烟。
  这年,兴平县合作社联合社和渭惠渠管理局相继成立。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成立兴平县电报局。
  9月,为怀念抗日烈士杨法震,在地下党组织和社会名流的支持下,由夫人方向知主办,用烈士抚恤金在其家乡草堂寺创建法震小学(今为法震中学)。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1月,双山农工促进社改名为双山染织厂,有厂房7~8间,纺纱机2台、织布机16架(常开10架),染布机数架。年产白布2400匹,主销陇南、汉中等地。有职员4人,工人20余名,经理宋希贤。
  改联保为乡(镇)、保、甲制。全县共设乡(镇)公所9个,保110个,县城设4个街,保辖自然村305个。
  2月15日,奉陕西省军管区令,将社会军事训练总队、义勇壮丁常备队合并,改组为国民兵团。共编4个中队,每队分警备、侦察、通讯、交通、消防、运输、工务、救护8个班,每班16人。
  5月5日,兴平县纱布生产社建立。
  1941年(民国三十年)
  春,经高忠仕、焦世雄、尹子秋、梁启瑞积极筹备,在县东堡子小寨村高忠仕家中开会建立中共兴平县支部委员会,由4名委员组成。高忠仕任书记,梁启瑞任宣传委员,尹子秋任组织委员。
  4月,全县性的合作行政指导机构——兴平县合作指导室成立。
  5月,军政部七十二后方医院驻县城东街和槐巷等处,常驻伤病员400余人。
  7月,县卫生所改为县卫生院。
  8月1日,兴平县县立初级中学建成(校址今槐巷小学处)。
  这年,全县有乡中心小学13所,保学207所。
  本年,引进小麦良种“302”和“陕农7号”。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5月,陕西省“三青团”部派吴佩西来兴平筹建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兴平分团。
  本年调查,全县有旧式织布机万余架,有5.5万农村妇女从事纺织,年纺纱360万斤,织布1500万丈,除自用外,多销往甘南、汉中一带。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1月1日,兴平县地藉整理办事处成立。5月,绘制兴平县1/1000图10幅、1/2000图752幅。全县总面积为80万亩。
  春,全县乡、保有苗圃30处,面积55亩。
  7~8月,连降暴雨,秋田被毁,村庄被淹,死伤人、畜甚多。
  12月20日,经户籍编查,全县有本籍户33060户,计151054人;寄籍户1009户,计2991人。共计34069户,154045人。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2月,陕西省赈济会拨兴平上年水灾救济款35000元(法币),分发渭滩、祝东等8个重灾乡,灾民人均10~20元。
  4月16日,兴平县农业推广所在潘村原农场成立,并接管渭滩林场。
  7月,姚丹峰在本县高店村办私立茂陵初级中学。
  7月4日,由咸阳窜入县境大批飞蝗,经民众努力捕杀,飞蝗基本肃清,收死蝗千余斤。
  这年,共查辑烟毒案45起,判决者15起,未判23案,潜逃者7案。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5月1日~7月7日,户县特种工程(飞机场)修建,兴平出民工6300余人,历时67天。
  5月19日,本县遭受冷冻和干热风之灾,小麦摧残严重,重灾田60.35顷(合6035亩)。
  6月,兴平县参议会成立。
  7月15日,国民党为发动内战需要,大造舆论说:“淳化事件”、“方里民意运动”是八路军侵占地盘。令胡宗南部由河南前线、韩城、朝邑河防线等地调集9个师兵力,进驻同官、三原、泾阳、兴平……等处,对边区形成围攻之势。21日,向边区发起进攻。
  8月14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全城商民和各界人士热烈欢呼,鸣放鞭炮,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同月,兴平县教育会在县文庙成立。理事长师子和。
  冬,中国国民党兴平县党部奉令进行党员登记,经审查,有国民党员300名。同时密饬县成立“特种会报”组织,以县长为核心,秘密对付“异己者”——共产党的活动。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春,中共陕西省工委派焦世雄秘密到兴平恢复健全党的地下组织。
  5月上旬,中国国民党兴平县党部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参议会会议厅召开。任致中等6人组成执监委员会。
  11月,中共陕西省工委派王维琪秘密回兴平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3月,县政府强抽民夫110余人组成“支援大队”,由民众自卫总队副队长史侠夫任队长,开赴延安附近,为胡宗南部抢送军需物资。
  4月3日夜,朱鉴被国民党警察局作为“共党分子”秘密逮捕,施以酷刑,于深夜迫害致死。
  5月中旬,中国国民党兴平县党部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参议会礼堂召开。
  7月,兴平县法院和监察处成立。在县府始设无线电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本县进行国民党“国大”代表选举,赵波当选。
  11月,国民党兴平县党部和三民主义青年团兴平分团部合并为兴平党团统一委员会,任致中任主任委员。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春,中共西府地委派孙晋秘密回兴平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陕西省第十区行政专员公署由咸阳移驻兴平。
  国民党67师进驻兴平。
  7月,兴平县面粉运销生产联合社建立。有社员200多人,石磨300盘,每月磨小麦200余石(每石出粉180斤,“16两称”),主销西安。
  8月19日,国民党政府为作垂死挣扎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币制改革,以“金元券”代替“法币”,规定每元金元券抵法币300万元,并下令限期兑换,从此市面“金元券”大量流通。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春,物价暴涨,“金元券”贬值,银元等硬币充斥市场。
  5月18日夜,县自卫团第一大队长程剑青(中共地下党员)率先带20余人在县北市村举旗起义,迎接解放。是夜,县长范重仔与自卫团副团长史侠夫带余部仓惶南逃,途中张彦博、张辅汉(系中共党员)率300余人在岳阜桥、千佛寺等处相继宣布起义。
  19日,兴平解放。当日,中共西府地委特派员孙晋带领10余名地下党员进城宣传政策,安抚人心,接收档案,整顿秩序。
  23日,人民解放军第三军七师副政委袁光带领一连官兵进驻兴平县城,实行军事管制。宣布成立兴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袁光任主任委员,孙晋任副主任委员。下设财经科负责接收财经部门工作。
  24日,兴平县人民政府成立。地委派田静忱任兴平县人民政府县长。遂以地下党员和边区干部为骨干,新建民政、文教、治安、交通等科室,全面开展工作。
  28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赵村小学接见了兴平党政负责人孙晋、田静忱。
  6月底,本县对共产党员进行了3次登记核实兴平当时有地下党员270余名。
  6月12日,国民党武装部队马步芳、马鸿逵与胡宗南部纠集17万余人,向西安反扑;县级机关随解放军战略转移于泾阳、三原、西安等地。
  28日,兴平收复。在县西关老爷庙(今西关小学处)召开了军民庆祝大会,人民解放军19兵团司令杨得志和县委副书记孙晋分别讲了话。
  7月后,全县相继建立9个区、108个乡人民政府。县委、县政府、公安局、财经科及部分区建立了党的支部委员会。
  秋,淫雨45天,渭河水猛涨,县南部积水遍地,淹秋田4.2万余亩,倒塌民房2173间,塌窑洞382孔,死、伤各2人。
  9月11~14日,中国共产党兴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7人,列席40人,吴江声为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县城乡人民悬挂国旗、集会热烈庆祝。
  24~26日,召开兴平县第一届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兴平县农协筹委会和出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的农民代表。
  27~29日,召开兴平县首次各界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田静忱县长《四个月政府施政工作及今后任务》的报告,并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草案及议事规则。
  秋,窦马乡播种“302号”小麦良种3000亩。
  11月,县生产合作社成立。它是本县第一个由工人入股集资创办的合作性质的生产加工企业。
  12月,省农业会议,奖窦马乡“选种之光”锦旗一面,张俊先荣获全省“小麦选种模范”称号。
  这年,全县有县立初级中学1所,公立高等小学17所,初等小学238所,私立初等小学13所,属教会办的初等小学4所。
  1950年
  1月5日,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全县完成12089份。
  2月,县委成立宣传部、统战部并增设纪律检察委员会。兴平县归隶咸阳专区。
  3月8日,召开兴平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第二次会议,主要安排生产救灾、肃特反霸等项工作。
  县人民政府布告颁布《工商业登记暂行办法》,兴平县税务局布告公布《货物税暂行条例》,保护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4月,6个区的小麦遭吸浆虫病害。两场大风,使麦田受灾20.24万亩,占全县麦田45%,减产约13万石(3900万斤)。
  同月,调整行政区划,文宿、安顺两区合并,划编为8个区。将108个乡划编为84个乡。
  13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县广泛宣传贯彻,实行婚姻自主,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和早婚,取缔童养媳。
  28日,全县开展贯彻省政府颁布的戒吸烟毒令。
  5月7~8日,召开兴平县第二届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选农协委员25名,候补委员2名,兴平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吴江声任主席(兼)。
  24日,兴平县和平签名运动筹委会成立,全县14万余人在和平呼吁册上签了名,反对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反对占领台湾,拥护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
  6月1日,兴平县粮食局成立。
  7月,县卫生防疫委员会、县政府监察委员会成立。
  8月,兴平县检察署成立。
  10月6~9日,召开兴平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土地改革实施计划,选举产生17名政府委员,张青山继任县长。会议还通过选举成立县土改委员会和土改法庭。
  11月12日,全县土地改革运动分批开展,第一批32个乡,第二批37个乡,第三批14个乡,1951年4月30日结束,共定地主602户(占总户数1.4%),没收土地226880亩、房屋52329间、牲畜2941头、农具103571件、棉花2482斤、粮食633石。全县39953户农民分得了胜利果实,从此结束了封建土地制度。
  这年,窦马村试种繁育“碧码一号”小麦良种,获得旱地小麦亩产700斤高产纪录,受农业部的表彰并荣获金质奖章一枚。
  这年,全县1958户农民组织了209个互助生产小组,进行变工生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1年
  1月1日,兴平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2月,全县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捐献18145600元(旧币),赠慰问品26种。
  同月,《兴平县人民政府布告》发布查契税令(附《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草案25条),对确定土地、房屋所有权和稳定城乡群众生产情绪,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促进作用。
  3月3~5日,召开兴平县冬季生产评比和春耕生产动员大会,评出模范乡、村各2个,互助组长28名。
  10日,中共兴平县委成立镇反委员会,结合土地改革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截至1952年7月21日,先后破获了“联盟剿匪总指挥部”、“反共救国军”、“西北人民救国军”和反动会道门一贯道案等反革命集团,捕反革命分子742名,处决38名。
  4月,兴平县抗美援朝委员会成立。
  3日,全县1671名青年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被批准参军参战。
  5月5日,多马区马村发生一起震动全县、被全国列为典型婚姻案件的“王万万虐杀妻子韩旦娃”的离婚悲剧。事后凶手王万万被捕判刑,结合贯彻婚姻法,对失职的区长、区民政干事、乡长追究了责任。
  6~7日,全省棉田普遍发生蚜虫,张明亮、弓维舟、许敬章3个互助组向全省提出“爱国保棉”挑战,主要产棉区2700多个互助组参加了竞赛活动。
  7月17~20日,县召开夏收、夏选评比竞赛大会,评出张明亮、弓维舟、许敬章特等互助组3个,甲等6个,乙等5个,丙等50个,并颁发了集体和个人奖。
  8月15~17日,县召开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兴平县工会联合会宣布成立。
  20~21日,县召开首届工商联合会(简称工商联)第一次会员代表会议。
  9月,兴平县中苏友协分会成立。
  1日~10月6日,开展对干部的政治审查工作,对历史问题分别做了结论和处理。
  同月,大雨一周,河水泛滥,淹秋田15752亩,受灾2759户,八区灾情最重。
  接管县新民剧团,成立兴平县人民剧团。
  10月1日,农业劳动模范张明亮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农业生产情况。
  31日~11月2日,召开首届妇女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县妇联组织章程,成立兴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11月5日,县举办农村积极分子训练班,为基层培养干部169名。
  12月7~9日,召开兴平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第三次会议,会议中心是查田定产、民主建政等项工作。
  12月6日~1952年1月20日,全县进行了查田定产工作,查后增出耕地24492亩。
  12月19日,张明亮被选为西北抗美援朝总分会会员。28日同弓维舟出席西北区首届劳模大会。
  本年,全县有固定性互助组2728个,季节性互助组759个。
  1952年
  2月2日,全县在800余名干部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历时75天,全县干部受到深刻廉政教育。
  3月16日,县召开丰产模范互助组颁奖大会,张青山县长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给张明亮、弓维舟两互助组颁发“爱国丰产”奖状、奖章各一面(枚)、奖金各200万元(旧币)。
  4月1日,全县小麦遭蚜虫和红蜘蛛虫危害,严重的有14万亩,全县组织治虫队伍达75200人(次)进行防治。
  5、8两月,多雨,降水量达172毫米,渭水泛滥,地面积水,淹夏田16878亩、秋田62137亩、棉田2419亩,棉花减产60%以上。
  5月15日,省通报表扬兴平县长张青山领导生产深入实际的好作风,并号召干部向张青山学习。
  17~20日,兴平县召开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政府委员12名,常务委员7名,张青山继任县长。
  7月15~18日,县召开夏收夏选丰产评比大会,会议评出甲等模范组5个、乙等14个;全面丰产乡1个、丰产村3个、互助组18个、户32个。
  28日,县在四区陈良乡、七区留顺乡进行民主建政试点工作,嗣后全县普遍展开。
  8月,省文教厅和县政府联合在川流寨村举办农民速成识字法实验班。
  9月19~22日,召开中共兴平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42人,列席15人,特邀3人。会议选9名县委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出席专区党员代表7名。张青山兼任县委书记。
  24~26日,召开兴平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第二次会议,会议选出省二届人民代表5名。
  10月1日,小赵村康玉林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代表西北五省12位劳动模范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敬酒,还参加接见罗马尼亚代表团。
  同月,全县开始实行干部公费医疗制度。
  11月,经专署批准,新增第八区(阜寨区),原第八区(渭滩)改为第九区,同时对84个乡的隶属关系作了调整。
  12月10~13日,召开兴平县第一届青年团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这年,许敬章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1月1日,随中国代表团在宋庆龄团长、郭沫若副团长率领下,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并在苏联、匈牙利等国参观访问。
  县电力局郭鹏智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全县开始从小学一年级推行五年一贯制教育。
  年底,全县互助组发展为4737个,入组劳力占总劳动力40%。
  1953年
  1月,咸阳专署撤销,兴平划归宝鸡专署。
  24日,西北军政委员会发布奖励命令:兴平县窦马乡荣获“爱国丰产模范”乡,奖锦旗一面、奖金300万元(旧币),奖本县模范互助组3个,分别各得奖金100到50万元(旧币)、奖状一张,受奖个人7人,均授予“爱国丰产奖章”一枚。
  27日,中共兴平县委召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大会,同时成立“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会后在南位村进行试点。
  3月2~4日,召开兴平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第四次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宣传贯彻婚姻法。
  5日,县政府在田阜乡贾赵村召开兴平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赵子维当选为社主任。
  同月,县盐务局、统计科成立。
  4月17、18两日,县破获一贯道窝穴“血阳坡案”,捕获道首蒋廷枝、赵登魁等骨干分子23名。
  5月8日,县组织群众修整甘、耿两河套和兴(平)、武(功)排洪工程。
  同月,新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参观团一行16人,来兴平窦马村参观。
  7月1日,按政务院规定,兴平当日“零时”起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
  1~3日,召开兴平县小麦丰产评比奖模大会,会上评出全面丰产乡(窦马乡)1个,村4个,互助组6个,高额丰产互助组6个、户5个,创新纪录丰产户2个。
  10月1日,许敬章、张明亮领导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4日,劳动模范张明亮随同以贺龙为团长的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指战员。
  11月21日~12月4日,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学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冬,全县进行扫盲工作,开展速成识字活动。共建冬学232个班次、速成班48个、小型识字班54个。
  这年,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县烈、军属优抚代表会。
  年底,全县有3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常年性互助组3037个,临时性互助组9269个。
  1954年
  1月11日,省人民政府颁发奖励命令,兴平县被评为1953年度农业爱国丰产模范县,通报表扬,同时获小麦丰产的乡、村、互助组各1个。
  2月19~21日,召开兴平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第六次会议,部署人民代表普选工作。
  19日~5月7日,全县开展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工作,87.6%的选民参加了普选。
  同月,省在桑镇进行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试点工作。
  春,国营茂陵拖拉机站首次在窦马村出动3台拖拉机耕地,有千余群众前往参观。
  5月10日,全县认购国家发行的第二次经济建设公债17.50亿元(旧币),超额完成57.4%。
  6月19~23日,在槐巷小学礼堂,召开中共兴平县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出由11名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委员会,由5人组成县委常务委员会。刘新怀任县委书记。
  中旬,县培训宣传员、报告员普遍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7月5~8日,兴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兴平县人民委员会,行施政府职权。选出席省人代会代表4人。
  8月12日,劳动模范许敬章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15日赴京参加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7日,暴雨,渭水汛涨,崩了龙过村,淹了许家,冲毁民房198间,塌窑1孔,死2人,伤1人。98个自然村受灾,其中渭滩区81%的自然村重灾,淹秋田53250亩,绝收田达40829亩。
  11月9~11日,召开兴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部署兵役试征工作。年终,全县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21个。
  这年,政府发放救济款4.31亿元(旧币),并组织借贷活动,互救互借户1860户,计金额136万元(旧币)、粮食46335斤、棉花1654斤、土布115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5日,撤销乡一级政权,全县相继掀起并乡转“公社化”高潮,共成立6个(城关、西吴、桑镇、马嵬、庄头、三韩)人民公社和1个镇(七里镇)。从此基层政权实行了政、社合一。嗣后,又大办农村公共食堂,队队建立起社员必须集体就餐的“公共食堂”,称之为人民公社的“心脏”,禁止“两头冒烟”,发动社员砸锅卖铁。社队还先后办了“缝纫组”、“托儿所”、“敬老院”等公益事业。社员实行军事化组织,集体劳动,劳动分配,采用记工分或不记工分的“大锅饭”分配形式。
  月底,兴平县消灭了黑热病。
  同月,王侯、南留两抽水站动工兴建,于次年元月竣工,灌溉面积达173352亩。
  9月,全县小学全部下放公社管理。发展民办农业、职业中学77所。
  10月1日,地方国营兴平县运输公司成立。中共兴平县委党校建立。
  19日,兴平变电站开始直接给民用供电。
  24日,兴平组建6个兵团约5000余人,承担修建宝鸡峡引渭灌溉汧河大堤工程。后因三年自然灾害,工程缓建。
  11月,兴平县编纂委员会编印的《兴平组织机构演变》、《兴平县地下党组织斗争史》、《兴平自然灾害》等资料,在西北五省档案工作会上参展。
  26日,省交通厅在本县召开陕西省民间运输工具技术革新现场会,与会者5个专区、52个县(市),兴平县运输公司受到表彰奖励。
  11月28日~12月25日,县抽调民工5万余人,兴修水利,建成渭高抽灌溉工程。
  12月2日,冉庄公社北汤台大队王彩莲赴京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奖金质奖章1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4日,兴平县兵役局复称县人民武装部。
  5日,全国“三八红旗手”王彩莲和桑镇公社永流大队张育英去北京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兴平、武功、扶风3县合并称为兴平县,县政府设兴平,刘新怀任县长。县委成立书记处,刘庸任第一书记。刘新怀、王彬、孙晋、高超、呼思忠、董志强为书记处书记。
  这年,依照中央“全党、全民大办钢铁”的精神,全县大搞捞铁砂、土炉炼铁群众运动,每天发动干部、工人、农民、学生万名以上,赴黑(河)、渭(河)、涝(河)捞铁砂。大批农民放下秋收生产,组成钢铁兵团,分区域,建土炉,土法炼铁,先后付出人力达8.9万人次,用土炉炼出的“铁”全为炭沙烧结块。误工、误农、误学,劳民伤财。卫星电影院在七里镇落成(后改工农兵电影院)。
  1959年
  1月,全县“人民公社”化后,在公社下又设立管理区(简称管区)26个(武功、扶风境内略):计西吴公社4个,城关公社5个,三韩公社6个,马嵬公社4个,桑镇公社3个,庄头公社4个。
  2月,全县社、队开展贯彻“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
  3月,七里庙镇改为七里庙人民公社。全县共7个人民公社。
  18~28日,召开全县4级干部会议,参加2000人,会议主要传达贯彻中央郑州会议精神,从此确立了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制经济核算形式。
  3月30日,国营陇西铸造厂(华兴航空机轮公司前身),在本县七里镇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航空机轮、飞机液压电磁操纵附件和大型镁铸件、新型摩擦材料等。直隶航空航天工业部。
  同月,在桑镇南渭惠渠上修建1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为100KW、80KW各1台(后因缺水拆除)。
  4月中旬~5月中旬,县召开万(10373)人参加的公社党代会和社员代表会议(称双代会),动员清算县、社、队之间的帐目,解决干部挪用、多占、贪污公款等问题。
  5月,兴平县体育场在西关建成,占地29940平方米,设有足球、射击、灯光球场和游泳池等。
  6月,县档案馆副馆长静培去京出席全国档案资料先进经验交流会。
  23~25日,召开兴平县工交、基建、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会议选出省先进集体19名、个人代表5名。
  7月1日~月底,全县开展了全民性的增产节约运动,主要是整顿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非生产人员,这一运动全县核减2439人,其中到农业战线的1023人。
  15日,渭河暴涨,流量达5000立方米/秒。沿河4个公社(包括武功县的普集公社、扶风县绛帐公社)8880亩秋田被淹被崩,毁屋66间,冲走粮食2786斤、衣物280余件,
  12人被洪水吞齿,3人死亡,其余脱险。
  8月,兴平县运输公司,购“跃进牌”货车一辆,为兴平有汽车之始。
  4日,政协兴平县筹备委员会成立。经50天的酝酿协商,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陕西省兴平县委员会。
  20日,兴平县自来水厂建成,城内开始使用自来水。
  9月25~28日,召开兴平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合大县后的一届一次)会议和政协一届一次全委会议。
  29日,根据国家主席刘少奇特赦令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确实表现好的右派分子处理问题的决定》,兴平县特赦一批改恶从善的罪犯。
  10月1日,全国劳动模范张明亮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当日,丰仪村生产的“唐式古架花”,在国庆十周年焰火晚会上,受到中央领导和外宾的赞誉。
  7日,兴平县举办十年建设成就展览会,设工交、农业、文卫、财贸4个展馆。
  19日,县财政局七里庙办事处主任赵正仁和瑞祥油厂厂长翟彦明去北京出席全国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21~25日,中共兴平县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合县后称一届一次)会议在兴平县城举行,会上选举刘庸继任书记。会议号召:“进一步鼓干劲,反右倾,争取更大跃进”。会上错误的对县委书记王彬、副县长王克让作了“右倾机会主义言行和严重右倾思想”的处理决议。会后,全县相继在2568名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反右倾运动”,受批判者349人,占总数的14%。
  同月,开始衡器改革工作。次年2月完成了全县改16两斤秤为10两斤秤。
  11月5日,省广播事业局在兴平县召开陕西省利用电灯线安装喇叭现场会。
  11日,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以所谓两条道路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纲的整社、整风运动。
  12月7日,省妇联在本县召开妇女扶犁、站耱现场会,兴平县在会上对青壮年妇女学习农业技术的经验作了发言。
  23日,以赵梦桃、徐永基等为代表的全国群英会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兴平作传达报告。
  当月,县文化馆编的小剧《考新郎》,评为省优秀剧作。北京、长安出版社均出版发行。由西吴公社文工团演出并拍摄了电影。
  这年,兴平县篮球运动员宇文斌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先后随同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南亚各国参加篮球赛。
  兴平县酿造厂由原杨家、永新酱菜园合并建于县城北环路。加工的蒜粉、浓口酱油、熏醋曾获市优产品。
  1960年
  2月28日,中央农业部副部长何基沣在省水利厅长管建勋陪同下来兴平视察水利工程。
  3月7日,兴平县杂技艺术团成立。
  3~4月,首次用飞机大面积喷药防治小麦条锈病和吸浆虫病害。
  5月7日,自3月28日起兴平完成西宝公路北线(兴平——柳店铺)66公里路面工程并交付通车,在马嵬公社召开了祝捷颁奖大会。
  15日,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有25114人参加了运动,揭发出273名有问题的人。
  30日,西吴公社产院被全国妇联、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授予先进儿童工作集体。
  31日,兴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主任刘庸,主编孙晋。
  同月,马嵬公社新政大队任希甫去北京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军委授予他半自动步枪1枝。
  6月1日,兴平中学先进集体代表王临民和扫盲积极分子教师张明经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县新华书店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大会。
  7月5日,马嵬地区暴雨成灾,冲毁渠道34条,坡地水保工程1430亩,冲走粮食114776斤;淹玉米、谷子、棉花8259亩;毁坏民房1076间、浸斜191间,死猪25头。
  高干渠冲毁,洪水流浸国营陇西铸造厂、陕西柴油机厂、省二建等部分厂房,使基建工程损失达80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以后,农村公共食堂终因大部分缺粮、缺钱、缺副食、少燃料、费劳力、费时间而办不好,社员吃不饱,逐渐散伙。
  8月19日,县级机关、农村开展以整“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10月19日结束。
  31日,咸阳专署成立,兴平隶属咸阳专署。
  9月1日,省政府通知“撤销兴平县对武功、扶风地区的领导关系,恢复原兴平、武功、扶风县建置”。
  兴平武术运动员刘明台、赵笃信分别获得九节鞭、刀术两项和长兵器项全国第1名。
  21日,兴平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11月13日,恢复城关、七里庙2镇。改城关公社为大阜公社,七里庙公社为冉庄公社。
  全县为14个公社,2个镇。
  12月5~7日,召开兴平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兴平县第二届全委
  第一次会议,分别推选王志忠为县长,呼思忠为政协主席,还增补人民委员13人。
  21~24日,召开中共兴平县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出由19名委员、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委员会,并由6名委员组成书记处,呼思忠任第一书记。
  这年,自7月11日起到年底,全县开展精减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工作,全县精减职工
  1564人,压缩城镇吃商品粮人口8064人。
  1962年
  1月11日,县委书记呼思忠,书记处书记许文轩赴京参加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16日成立县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推行普通话,许文轩任主任委员。
  春,农村普遍缺粮,农民大量外出,背上土布、旧衣去千阳、陇县等山区换粮度荒。
  4月,兴平县乒乓球运动员董素英代表国家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5月20日,下午2时许千佛小学有4名学生在渭河耍水身亡。县人委向全县发出通报。
  下半年,小学实行公办与民办,完全小学为公办学校,普小一律转为民办学校。
  10月,建立兴平县印刷厂。
  12月20日,自上年10月起,对全县在1958~1961年因反右倾、整风、整社等政治运动中遭到批斗处理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学生4263人进行了甄别工作。这年,全县电动水车由121部增到530部,抽水机由6台增到31台。
  1963年
  1月,陕西省建筑工程机械厂由广东茂名市迁建于本县七里镇南。主产混凝土搅拌机、打夯机、破碎机,有2个型号的搅拌机曾获省优产品。直隶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4月12日,《陕西日报》报道,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兴平发现“嵌金铜犀牛尊”,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
  16日,共青团陕西省委发出“组织青少年学习兴平北马大队回乡知识青年韩志刚先进事迹”的通知。
  25日,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反“五风”运动。1964年10月结束。
  5月,茂陵文管所西汉16件大型立体石刻艺术陈列室整修完工,开放展出。
  6月,七级大风,刮走登场小麦15万公斤。三伏无雨,秋田受旱。
  7月26日,县抽调135名干部进驻西吴公社,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工作。10月25日结束。
  8月,中央军委命名马嵬新政村任希甫为全国先进民兵干部称号。
  14日,陕西省少年足球锦标赛在兴平县揭幕,兴平代表队名列第二。
  9月17~20日,召开中共兴平县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就农村开展“社教”、城市开展“五反”运动作了决议;选举产生由17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第七届委员会;吴江声任县委书记,选举出席省党代会代表4名,后补1名。
  11月,中共兴平县委组织社教工作团,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分期分批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于1964年9月30日暂告一段。
  这年,北马大队党支部书记韩志刚随同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等国。唐代建筑——兴平县南塔(位西大街南塔巷),因严重倾斜拆除。
  1964年
  2月23日~3月1日,召开县四级于部会议,与会者2295人。会议中心动员“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从此全县掀起了“双学”运动。
  3月,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的兴平县文庙大成殿,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嗣后拨款修整。
  4月,渭河治理工程开工,投资32万元。
  6月,汤坊公社丁家堡低压线路整改时,引起高压触电事故,亡2人,伤2人。
  11日,韩志刚赴京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第九届团中央委员。
  7月1日零时,全县开展了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普查总人口302207人,其中男性157653人,女性144544人。
  同月,整修兴(平)武(功)、温坊、胭脂3条排水干、支分沟,排水面积达14万亩。7月15日~8月20日,全县分2期在中小学教师职工中开展“五反”运动和自我教育运动。
  8月25日,全县入春以来因生活困难,人口外流骤增,县委抽调640名干部,组成14个工作组,分别到社、队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并采取措施安排群众度荒。
  9月中旬,淫雨50天,日照不足,作物生长不良。渭河猛涨,积水遍地,倒塌房舍2406间,全县2.4万亩秋田减产三成以上,部分田无收成。
  9月15日,龙兴大队渡口一木船超载沉没,44人落水,死亡1人。
  11月27日,有知识青年、城镇居民及闲散劳动力57人分两批被安置到农村插队落户。
  1965年
  1月1~24日,召开兴平县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会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对172名干部进行批斗、停、撤职和拘留、捕办的处理。通过选举成立了有27名委员组成的兴平县贫下中农协会。
  2月19~27日,召开县四级干部会议,讨论贯彻《二十三条》,会上表彰了生产好的单位62个,干部134名。会议期间省委书记胡耀邦来县视察工作并讲了话。
  3月,礼泉县新堡村划归兴平县马嵬公社管辖。
  南位电路整改时,10KW高压线掉落在固显村低压线路上,引起全村着火,烧坏村内各种电气设备。
  5月22~28日,中共兴平县委召开工作会议和组织生活会。会议草拟了《兴平县第三个五年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兴平“一平三端”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政治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改进县委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意见》(草案)4个文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兴平县人民武装部和302部队介入“文化大革命”,对兴平县实行“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军管、军训)工作。
  3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兴平县人民武装部等组织成立农业生产办公室,负责“抓革命,促生产”。
  4月,8157部队来兴平参加“三支”、“两军”,组成“支左领导小组”,主持全县工作。
  5月10日晚10时,“统指”派2000余名学生在县门街向政法机关静坐示威,要求“砸烂公、检、法”,历时25天。
  8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兴平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履行公、检、法权力。
  9月2日,“统指”抢走县武装部步枪1200枝,重机枪42挺,轻机枪64挺,手枪14枝,迫击炮4门,子弹3万余发,炮弹50多发。
  4日,“统指”在县城集合,抬南大鹏尸体游行,和“联总”在县城发生武斗(称九·四武斗)。
  12月20日,“统指”派武装包围兴平火车站,借口搜查在桑镇公社武斗中“联总”负伤人员,强行停车检查,制造了火车停车1小时事件。同月,“统指”盗取县公安局档案。
  1968年
  1月12日,“统指”在桑镇东桥武斗,枪杀“联总”5人。
  5月28日,“统指”派兴造司学生去408厂驻军营房抢枪,驻军鸣枪警告无效,开枪打死抢枪者4人,伤1人。
  6月7日晚,“联总”组织武工队用大炮围攻兴平县城(称六·七攻城),“统指”守城还击,混战中双方共死6人。第二天,群众扶老携幼,弃家外逃,城内、车站一片混乱。
  28日,“统指”和“联总”在汤坊公社五丰大队以北地区发生武斗,死伤各4人。
  当日,因“联总”派武工队打死复员军人(陈权夫),8157部队出兵在马嵬贵妃墓附近包围袭击“武工队”,打死8人。
  7月11日,因康生点名:“兴平的孟昭亮是罗瑞卿、王昭的忠实干将,要公开点出来。”从此对孟昭亮的批斗毒打更加残酷,关押达2年零8个月之久。
  本月,咸阳专区领导机关迁兴平,开展斗、批、改。
  8月17日,全县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七·三”、“七·二四”布告,严禁武斗。咸阳专区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逮捕3名武斗头头。20日召开近5万人大会,进行了宣判。
  27日,在县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兴平县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王震寰为主任。同时以军代表王震寰为组长的9人组成“中共兴平县核心领导小组”,实行“一元化”的领导。
  9月25~27日,兴平县革委会在桑镇公社召开第一次全委(扩大)会,安排抓斗、批、改。
  10月30日,在原农技校(今农技站)宣布成立“兴平县104干校”。集中全县县、社党政机关干部约400余人开展“斗、批、改”和“清理阶级队伍”。设“牛棚”,关进104人,进行审查。历时2年,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
  11月,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办学,教师各回本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嗣后实行工分加补贴制。
  15日,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由兴平迁回咸阳市。
  11月20~30日,召开兴平县革委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会议期间在龙兴大队试办了“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的活动。
  这年,全县开始实施氮、磷肥配合使用。
  1969年
  1月5日,全县集合10万人,迎接解放军支农部队来县农村搞斗、批、改。
  2月,全县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和“民主革命补课”。补定“地主”98户,“富农”93户,定“反革命分子”198人,“坏分子”112人(1979年后复查纠正)。
  23日,成立兴平县安置办公室,负责动员知识青年、城镇居民下乡插队落户。截止1979年全县共动员下乡知识青年7608人,下乡插队落户的城镇居民253户,1086人。
  25日,宝鸡峡工程复工,兴平出民工27000人,组成一工区,止1971年12月,完成岐山县永乐庵至常兴火车站长17公里的原边渠道工程,共出民工8万余人次。
  4月15日,阜寨公社宏安大队一队社员,因食病牛肉,中毒340人,经抢救脱险。
  下旬~6月25日,兴平县革委会举办兴平地下党员学习班,对原西府地委派回的3名特派员和地下党各线主要成员共17人集中审查批斗近70天。
  7月,开展整、建党工作。
  8月2日,县城群众和驻军举行游行,各社(镇)还分别召开千人、万人大会,宣传贯彻中共中央“七·二三”布告。
  19日晚,突降暴雨约1小时,雨量110毫米。渭高干渠溢堤决口,沿坡8个公社44个大队119个生产队和马嵬街11个机关、事企业单位被淹。塌房1089间,冲走粮食68930斤,冲毁农具3967件,家具财物损失严重,成灾农作物2662亩,计损失10万元以上。9月,开始实行小学5年制,初中、高中学制各2年。招生实行推荐和选拔相结合,废除升、留级制度。
  10月1日,赵村公社小田大队刘桂英(女)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11月5日,召开兴平县“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会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古城热线论坛 ( 宁ICP备12000722号 )

GMT+8, 2025-4-12 05:30 , Processed in 0.0698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