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在《中华百科辞典》中,对“校训”一词这样解释。
或取自经典、或紧扣时代脉搏、或体现人文情怀……凝练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传统、目标和发展方向,犹如一把标尺,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们将其内化为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
今天,我们选取几所有代表性的学校,挖掘其校训背后的故事,以展现校训的巨大作用。
走进重庆一中沙坪坝校区大门,校训壁上“明礼崇德,求知求真”八个金色大字,笔力遒劲。
周符波称:重庆一中建校83周年,校训一改再改,只为在创新中得以传承!
学校命运与民族命运紧连
重庆一中前身为重庆市市立中学,创建于1931年。“学校的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这在最初的‘明礼崇德,力学知耻’校训中就得到了体现。”周符波说。
“明礼”,简单地说即知礼、守礼,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是为人之本,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力学知耻”,即“努力学习,勿忘国耻”,则是出自当时学校师生的呐喊。
“上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正面临内忧外患,仁人志士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学校师生勇于担当起挽救民族危亡的责任。”周符波说。
后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著名的“四二一”“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争自由”爱国学生运动,有七位师生血洒歌乐山下。
“如今,在校园的一角,还能看到一座专门修建的‘烈士园’,让后人缅怀英烈,铭记校史。”张群力说。
新老校训合二为一
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响应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政策,学校决定以“求知求真”替代老校训。
“求知”,是要谦虚好学,勤奋努力;“求真”,就是探索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倡导求是创新的精神。“求知求真”,体现了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使命。
2011年,为迎接建校80周年,经过师生和校友的集思广益,校训一改再改,确定为“明礼崇德,求知求真”八个字。
为何把新老校训合二为一?
周符波说:“‘明礼崇德’,注重的是‘为人’;‘求知求真’,注重的是‘为学’。只有将新老校训合二为一,才能更全面地阐释学校的办学理念,既尊重传统, 又与时俱进。”鲁善坤表示,虽然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中曾几度被迫迁移合并,甚至被解散,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都丢失了,但校训精神却被一中人重拾起来,在创新中不断传承下去。
|